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冀偉 劉俐驗 郭碩
“在集中充電樁充電既方便又安全!”2月14日,家住隆堯縣龍馳御園小區(qū)的居民張興華從外面回來,看到電動車電量不足,就直接將車停在小區(qū)公用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前,掃碼充電一氣呵成。
張興華告訴記者:“在小區(qū)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方便居民充電,同時又避免消防安全隱患,這可多虧了咱的‘百姓議事廳’?!?/p>
受益于“百姓議事廳”,隆堯縣20余個社區(qū)安裝“電動車集中充電樁”。
據介紹,去年4月,龍馳御園小區(qū)居民在百姓議事廳微信群內發(fā)起了熱議話題:“電動車在樓道停放影響出行,還有部分業(yè)主高空接線,甚至通過電梯將電動車推進家門充電,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建議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甭蚩h太行社區(qū)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郎宏江在看到問題后,第一時間群內回復,并將群眾訴求反饋至“部門集中辦公群”,僅用了一周的時間,龍馳御園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就落地建成。
“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問題解決的背后,得益于邢臺市“百姓議事廳”建立起的一套“5分鐘快速處理機制”,從“群眾訴求—聯絡員反饋—部門接收—解決問題—反饋群眾”形成了一個快速、完整、科學、高效的響應閉環(huán),讓民意隨時表達,民情快速反應,民生需求及時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百姓議事廳”反映的問題大多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各個群里駐扎的“文明實踐聯絡員”時刻保持在線狀態(tài),成了百姓話題的“代言人”,隨時關注、搜集、反映這些信息,依靠5分鐘快速處理機制,為民服務解民憂。
據了解,隆堯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對全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276個農村、9個社區(qū)和138個居民小區(qū)原有的微信群進行整合,共成立相關微信群309個,吸收、培育“文明實踐聯絡員”近千名,搭建了縣、鄉(xiāng)、村(小區(qū))三級微信矩陣。
5分鐘快速處理機制為民服務解民憂。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郭碩 攝
群眾有什么訴求或煩心事,直接在“百姓議事廳”反映,村里和小區(qū)能解決的,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由“文明實踐聯絡員”向上級“百姓議事廳”反映后,再由管理人員將問題及時轉到“部門集中交辦”微信群。群內住建、交通運輸、電力、民政等職能部門與各鄉(xiāng)鎮(zhèn)文明實踐聯絡員第一時間答復、解決各類問題。
對于非工作時間部門未及時回復的,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明確專人值守,第一時間轉發(fā)至責任部門對問題進行交辦,及時督促、限時整改,實現群眾反映問題的快速解決。去年以來,隆堯縣共受理解決群眾反映問題900余件,老百姓滿意率達97.5%。
“小區(qū)垃圾桶裂了,街道兩側便道的磚損壞,影響出行……”春節(jié)期間,沙河市朝陽街社區(qū)“文明實踐聯絡員”韓燕敏的手機微信群里,各類的“民生需求”不斷涌現。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韓燕敏不停忙碌,她說:“群眾的每一個訴求都是對我們的信任和期許,我們看到后就要第一時間回應解決?!卑胄r后,環(huán)衛(wèi)公司為小區(qū)新更換垃圾桶和市政維護人員修復便道路面的照片在群內反饋,百姓連連點贊。
沙河市的“百姓議事廳”獲群眾點贊連連。
襄都區(qū)新營小區(qū)的化糞池堵塞引起污水外溢,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居民將情況反映到襄都區(qū)“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相關部門迅速安排搶修,不到半天就將問題解決了。信都區(qū)不僅在村(小區(qū))建立“百姓議事廳”,還在學校的每個班級建起了“家長議事廳”,在主城區(qū)商貿集中區(qū)建立“商戶議事廳”。
在邢臺市,像這樣群眾在群內公開晾曬訴求,各級干部主動認領解決、及時反饋的情況每天都在“百姓議事廳”上演,這種信息來源快、處置應急快、服務跟蹤快的工作模式,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線上線下”實現了通聯通辦。
“臨城大道與人民大街西交口交通隔離帶護欄壞了……”臨城縣群眾賀進群近日路過該路段時,隨手拍了張圖片發(fā)在“百姓議事廳”微信群,臨城縣交警立刻安排人員現場處理,不到四十分鐘就維修好了,“5分鐘辦事圈真方便!”賀進群由衷感嘆。
記者手記: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邢臺市“百姓議事廳”不僅打通辦事壁壘,也拉近了干群距離,破解了廣大人民群眾“小問題無處反映、反映后響應慢、響應后解決慢、解決后又反彈”的難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5分鐘快速處理機制”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題,打通了群眾線上訴求渠道,讓群眾理有講處、怨有訴處、困難有反映處、問題有解決處,形成了部門有行動、群眾有監(jiān)督的處理機制。24小時服務群眾“不打烊”的工作模式,切實提升了基層工作紓民困、解民憂、暖民心的時效和實效。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