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記者 劉采萍
燕趙大地的歷史文化,充分體現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融合豐富的特點。在這古老的土地上,散布著數不勝數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它們用多種多樣的歷史語言,向今人講述“何以中國”的故事。
在這片星漢燦爛之中,“涿鹿”兩個字,反映著古往今來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想象;記載著代代學者對中華文明史的追問、挖掘與闡釋。我們再次走進涿鹿,探尋賡續(xù)歷史文脈、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力量源泉。
發(fā)現“黃帝城”
202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考古學報告《發(fā)現黃帝城——涿鹿故城及周邊遺址考古工作報告》。該書主編、吉林大學考古學院的魏東教授,稱這本書“是一份答卷,也是一份禮物”。
這本考古學報告總結了吉林大學考古團隊和河北的考古工作者,從2014年至2018年,圍繞涿鹿“黃帝城”及周邊遺址進行的考古勘探與調查的成果。對涿鹿故城,即當地俗稱“黃帝城”的遺址,進行了專題研究,回答了公眾感興趣的若干問題。
涿鹿縣位于我省西北部的山間盆地區(qū),隸屬于張家口市,地處太行山余脈與燕山山脈交匯處,桑干河在其北部自西向東流過。涿鹿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更重要的是,中國“史家第一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首篇記載:“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薄埃S帝)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p>
司馬遷將“涿鹿”二字,與對中華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的“黃帝”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邑于涿鹿之阿”,更是讓許多人將位于涿鹿縣礬山鎮(zhèn)俗稱“黃帝城”的古遺址,直接與中國早期國家及其都城作了對應性的投映。
然而,和許多人猜想的不一樣,考古工作者通過專業(yè)勘查得出結論——該古城遺址目前存在的城垣應始建于戰(zhàn)國?!霸谝颜{查完的13處以‘黃炎蚩’命名的地點中,僅蚩尤寨(中寨)發(fā)現有與‘黃炎蚩’時代相當的新石器時代遺物,其他地點或未發(fā)現古文化遺存,或文化遺存晚于‘黃炎蚩’時代?!?/p>
大失所望嗎?考古學家并不這樣看。
“這并不會影響我們對包括涿鹿在內的中華文明‘三岔口’地區(qū)所發(fā)生過的歷史的重視程度?!焙颖笔∥奈锟脊叛芯吭涸洪L張文瑞,在談及籠罩于涿鹿的歷史疑云時,展現出考古學家抽絲剝繭的耐心。
“涿鹿及周邊地區(qū),比如張家口的赤城、懷來、宣化、蔚縣等縣區(qū),從河北考古工作者這些年勘查得到的考古學材料來看,是一個多種考古學文化交匯融合的地區(qū)。遼西紅山文化、西部廟底溝文化等多個文化類型的元素,都在洋河、桑干河流域這個更廣泛的地理范圍內有所體現。那么,這些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在這個被稱作文明‘十字路口’或‘三岔口’的地區(qū)交流、碰撞,是不是在某種層面反映著歷史文獻的一些記載?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做更細致深入的探查和研究?!痹趶埼娜鹂磥?,只有將嚴肅的、多學科方法相互配合的考古工作堅持不懈推進下去,才能為“涿鹿故事”提供一個更為清晰的講述線索。
千古文明開涿鹿
今年6月,在涿鹿縣礬山鎮(zhèn),國內歷史學、文獻學、神話學、文化傳播、文旅融合等領域的40余位學者齊聚一堂,召開了一場以“千古文明開涿鹿”為題的文化論壇。專家學者們運用當代多學科理論和方法,繼續(xù)完善著中華文明形成初期發(fā)生在涿鹿大地上的歷史敘事。
史學界對涿鹿的重視由來已久。除了《史記》《逸周書》《漢書·刑法志》《水經注》等經典文獻中有古人對涿鹿的記錄之外,許多繼承中國史學傳統(tǒng)同時接受現代研究方法和理念的大家學者,如徐中舒、徐旭生、李學勤等,同樣把“涿鹿”當作打開中國上古傳說時代諸多謎團的一把鑰匙。
著名古史專家、考古學家徐旭生,對中國上古傳說十分重視。他通過三十年的持續(xù)研究,寫成《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使得中國上古史綜合性研究從此別開生面。他堅持對中國史學保留的上古史材料即“早期書寫”,給予必要的重視和研究。隨著考古學的發(fā)展,史料和傳說中的一些記載得到了實證。
為什么在歷史學家看來,涿鹿等連接“傳說”與“歷史”的符號,特別有意義呢?
北京大學教授、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陳連山認為,“涿鹿之戰(zhàn)”這樣的早期書寫和記憶,有回溯歷史的意義。而且,通過對其語境、表達等多角度解讀,還能夠搜尋到關于先民與自然互動或社會觀念形成和演變等方面的豐富信息——這對中華文明向前發(fā)展意義重大。
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洪猛長期關注冀西北地區(qū)的考古研究和歷史文化挖掘,在他看來,一方面,涿鹿歷史文化的獨特性,在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為這里帶來了多樣性文化交匯等特點;另一方面,歷史并不僅僅保留在遺址遺物中,中華民族在建設早期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建構著早期的精神文明,而歷史的精神遺產同樣寶貴。
文明史,并不僅以實物形態(tài)留存大地上,深埋于土層中;它同樣保存在生生不息的人類記憶之中,并常以神話或傳說等形式成為先人留給今世的信號。
“涿鹿故事”演繹精彩
近期,在一些文學和影視爆款作品的帶動下,在眾多觀眾和讀者中掀起了一波“中國神話傳說熱”?!爸袊瞎艂髡f時代”正以一個文化大I P的姿態(tài),重現現代傳播的聚光燈下。
黃帝、炎帝、蚩尤,涿鹿之戰(zhàn)、阪泉之戰(zhàn)……歷代史學家苦苦鉆研,以求恢復這些名字背后的歷史面貌;當代年輕人則似乎早已從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找到了契合其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內容與角度。
這不是年輕一代的標新立異。多年領隊考古“黃帝城”的學者魏東,曾這樣記錄自己的感觸:“雖然‘涿鹿故城’才是它最正規(guī)的名字,但我還是和當地老鄉(xiāng)一樣,習慣用‘黃帝城’這個頗具神話色彩的名字,來呼喚這座與我們相互陪伴了很久的古城?!?/p>
魏東的合作伙伴,涿鹿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發(fā)現黃帝城——涿鹿故城及周邊遺址考古工作報告》一書的副主編趙曉芳,談及“涿鹿故事”的當下和未來時表示,涿鹿是河北歷史文化長卷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桑干河畔,文化交流與融合實實在在地發(fā)生過,對推動中華文明進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挖掘其歷史文化的意義,首先在于傳承精神。作為涿鹿本地的文化研究者,以開放的視野和真誠的心態(tài)做好歷史文脈梳理、保護與傳承,才能讓明天的“涿鹿故事”更精彩、更動人。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