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9
祖國大陸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島的海岸線蜿蜒1500多公里。12年前,海邊一幢不起眼的小樓先后迎來4名民警入駐,他們始終做著同一件事——守木頭。
湛江紅樹林派出所4名民警搭乘漁民的舢板在湖光鎮(zhèn)巡護。
這里是全國唯一專職保護紅樹林的派出所——廣東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湛江紅樹林派出所,周邊孕育著2萬多公頃的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日升月落,保護區(qū)里的每一棵樹都在默默踐行“海岸衛(wèi)士”的使命,防風保堤、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世代與之相伴的當地人,熟悉這些木頭的存在,卻在很長時間里對它們的價值知之甚少。是村民口中的“木頭警察”,用了數千個日夜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它們,還讓更多人成為了“海岸衛(wèi)士”的衛(wèi)士。
8月15日全國生態(tài)日前夕,派出所忙得不可開交。秋臺風、候鳥遷徙季的雙重考驗又要來了。
民警在麻章區(qū)湖光鎮(zhèn)巡護。
像樹木一樣扎根
扎根,紅樹林以這樣的方式與大地糾纏牽絆;楊健宏、吳八、李明霖、侯小嬪4名民警則把根扎在了紅樹林,成為了守木頭的人。
作為派出所唯一的“女將”,35歲的侯小嬪怎么也沒想到兒時讀過的一則“海上森林”童話,成了她未來職業(yè)的預言。
一有這個派出所,這個川妹子就來了,眼見著保護區(qū)面積從2000多公頃擴展至2萬多公頃。她和同事們用腳丈量68個保護小區(qū)的每一個村落、每一方土地、每一片灘涂,用情守護著每一棵樹。
民警涉水前往麻章區(qū)湖光鎮(zhèn)料村一海邊養(yǎng)殖塘,查看紅樹林復種情況。
又一個臺風“拂袖”而去,空氣被洗刷后,濾出一個爽朗的清晨。
正是開工的好時候。4人熟練地登上舢板,沿著海岸線劃行,駛往保護區(qū)深處一個養(yǎng)殖塘。他們不時站到船頭,仔細打量岸邊的紅樹林,不斷向魚塘主老黃問話。
前不久,老黃加固養(yǎng)殖塘堤壩時不慎毀壞了小片紅樹林。巡護發(fā)現后,他被要求翻倍補種1500棵樹苗。
1個多月過去,補種的“樹寶寶”該做“體檢”了。日頭漸猛,潮漲起來了?!懊撔忂^去!”聽著楊健宏的招呼,大家一腳踏進泥地,一步一個腳印,泥土很快爬滿了小腿。
楊健宏與李明霖爬上水閘,查看紅樹林復種情況。
為了拍攝記錄紅樹林復種情況,楊健宏在泥地里艱難行進。
黑泥爬滿了楊健宏的小腿。
補種區(qū)藏得很深,但民警們的腦子里似乎自帶導航,徑直朝目的地走去。一見到“樹寶寶”,48歲的吳八立馬湊上前,欣喜地看了又看?!氨惹皫字荛L得更好了!不過,小樹苗挺柔弱的,咱們得再觀察3個月,撐過這段時間,就可以放心了?!彼男ν钢鴰追执葠邸?/p>
說話間,大家伙各就各位、有序分工,拍照的拍照、記錄的記錄。“樹寶寶”配合地排排立正,在風中“搖頭晃腦”。此時,“技術控”李明霖飛起一架無人機,從高空拍下“大合影”和視頻,解釋道:“后續(xù)還要比對片區(qū)紅樹林總體長勢變化?!?/span>
李明霖用手機拍下剛復種不久的“樹寶寶”。通過不同時間的影像對比,他們可以監(jiān)測紅樹林總體長勢。
難怪他們“合拍”。派出所的這輛警車,一年至少要跑2萬公里,載著“木頭警察”將海岸線走了一遍又一遍。大家種下了熱愛,養(yǎng)成了默契。
他們早將地形地貌、潮位、海水鹽度等影響樹木生長的因素摸得一清二楚,會想方設法為它們找到最溫暖的“家”;他們也越發(fā)了解木頭的“軟肋”,會及時制止人類采砂、圍海養(yǎng)殖帶來的傷害……
只是,遠在一方守木頭,人難免有思緒萬千的時候。所幸生機綠意,唾手可得,孤獨在樹的呼吸中被溫暖,鄉(xiāng)愁在風的輕撫下被治愈,使命的種子則在這里生根發(fā)芽。
為無言的它發(fā)聲
紅樹林雖貴為“國寶”,但很多人過去不知道它的好。“不就是海邊的雜草”“燒火都用不上”……無論是遭到臺風毀壞,還是被人為砍伐,它們始終“沉默不語”。
“木頭警察”就是替它們發(fā)聲的人。
清晨,民警們從派出所出發(fā),準備前往養(yǎng)殖塘辦案。
6年前,楊健宏主動請纓從地方派出所調過來。他從小生活在被紅樹林環(huán)抱的小島,一聽說這兒要人,便第一時間報了名。
作為辦案老手,他在地方派出所曾1個月拿下10多宗大小案件,和人打交道的本領不在話下,和樹打交道卻讓他犯難了?!八鼈儾粫缶。 辈贿^,這位業(yè)務能手很快學會了給木頭當“嘴替”。
他自告奮勇啃起了“硬骨頭”,挑戰(zhàn)一宗陳年舊案。
事情發(fā)生在10多年前。由于村民當時的保護意識不強,保護區(qū)內有一片濕地被占用建了養(yǎng)殖塘。但究竟占了多少面積,毀壞了多少紅樹林,不得而知。隨著養(yǎng)殖塘多次易主,案子一直懸而未決。
楊健宏尋思著,魚塘主交了租金,一般會把銀行回執(zhí)交到村里,村里再拿到財政所備案。于是,他們一頭扎進去,花了幾個月時間,從銀行和財政所調取歷史資料比對核實,終于找到了養(yǎng)殖塘當年的承包人陳家兄弟。證據一擺,陳家兄弟無話可說,只好乖乖認了。
暴雨前夕,楊健宏正與保護區(qū)管理局工作人員向魚塘主科普紅樹林保護知識。
一趟巡護下來,汗水濕透了楊健宏的警服。
楊健宏又盯上了狡猾的捕鳥者。
保護區(qū)地處全球候鳥“東亞—澳大利亞”重要遷徙線。每到秋冬遷徙季,一些不法分子會在夜間張網捕鳥,給紅樹林的生態(tài)帶來破壞。
“他們會胡亂投一陣‘石頭雨’,嚇唬鳥類慌張撞網,也借機試探周邊有沒有執(zhí)法人員?!痹缬袦蕚涞臈罱『甑热耍幸獍幢粍?。“石頭雨”一停,捕鳥者出來撿拾“戰(zhàn)利品”,被抓現行。
派出所的警車駛過一片紅樹林,成群的鷺鳥跟著警車在空中飛翔。
在這個點多、線長、面廣的保護區(qū),“木頭警察”要管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土里爬的。為了管住和管好,他們不斷總結經驗,琢磨出實用的兩招。
一招是用好四季時間表:春節(jié)到5月,養(yǎng)殖塘豐收后往往要加固堤壩,必須格外留心毀堤挖樹;夏秋臺風季,要警惕狂風暴雨破壞紅樹林;秋冬候鳥遷徙季,要防范、打擊危害鳥類的犯罪……重點突出便可有的放矢,派出所很快實現了涉紅樹林案件的“快立、快偵、快訴”。
另一招是借力巡護“黑科技”:派出所會與保護區(qū)管理局開展聯合執(zhí)法,在無人機與衛(wèi)星技術的加持下,織密保護“天網”。衛(wèi)星對比圖讓被人為毀壞的紅樹林片一目了然,執(zhí)法者便可立馬調查取證,要求破壞者補種。
李明霖用無人機航拍紅樹林,觀察記錄保護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紅樹林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違法犯罪案件大大減少,無心之失卻時有發(fā)生。
“有的人是不夠了解,還有的人是不夠小心?!?/strong>比如,侯小嬪常常處理挖泥丁的情況。這種生活在灘涂里的小動物肉質脆嫩、味道鮮美,一斤能賣到六七十元,是村民的“寵兒”,但也是森林的養(yǎng)分,其排泄物能滋養(yǎng)紅樹林生長。
“挖泥丁會傷著紅樹林的根,老在樹林里走也會踩壞紅樹林幼苗,別再挖了啊……”這樣的話,侯小嬪沒少對村民們嘮叨。她的認真執(zhí)著打動了許多人,有人后來還加入了義務宣講的隊伍,帶動更多人為紅樹林發(fā)聲。
紅樹林仿佛讀懂了大家的良苦用心,拼命地向下扎根,用力地向上生長,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傍晚,晚霞鋪滿天空,一群群鷺鳥飛回紅樹林過夜。
聽大自然的“耳語”
立秋已過,南方的海依然熱浪翻騰。
每每置身“海上森林”,生于海邊的吳八還是會心生陶醉:仰頭見白鷺翩躚,放眼是青綠盎然。他閉上眼睛,丈量著風的不可丈量,“好像聽到大樹在捎話”。
斗轉星移間,“木頭警察”不僅聽懂了更多大自然的“耳語”,還當起了向眾人傳話的信使。
保護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際日,民警們在湛江市區(qū)擺攤,科普紅樹林保護知識。
“人都管不過來,管這些樹干什么?”吳八說起12年前出警時村民問他的一句話,笑了,“剛開始,不被理解是家常便飯,還有人為了逃避溝通直接躲進灘涂呢?!?/p>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木頭警察”日復一日地宣傳政策、宣講知識,日積月累地循循善誘,讓更多人對紅樹林生出感情,對大自然有了敬意。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民安街道龍灣村,楊健宏與村干部交流紅樹林保護工作。
39個鄉(xiāng)鎮(zhèn)、147個村委會,總共200多萬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紅樹林的好。比如,100米寬的成林紅樹林能化解10級臺風引起的滔天巨浪;臺風“威馬遜”來襲時,徐聞縣有紅樹林分布的村莊堤岸損失明顯較??;臺風“暹芭”肆虐時,洶涌的海浪在遇到雷州九龍山濕地公園的紅樹林后化作了微微細浪……
生于斯、長于斯,紅樹林讓當地人多了幾分“這里風景獨好”的自豪,越發(fā)感恩大自然的饋贈。
成群的小鳥在紅樹林覓食。
于是,更多人成為了它們的守護者:與紅樹林相伴數百年的湖光鎮(zhèn)世喬村將保護要求寫入村規(guī)民約;不少魚塘主會在臺風天后主動補種;越來越多村民自告奮勇參與巡護、協助辦案……
還有一件事,得到了當地人的交口稱贊。省里的重點交通建設項目——湛江東雷高速公路通明海特大橋,特地調整了設計方案,將直線改為“S”形,就是為了保護周邊的160多畝紅樹林。
……
當全世界紅樹林以每年1%的速率遞減時,我國紅樹林面積不降反增。其中,占全國紅樹林面積三分之一的湛江,已實現紅樹林造林1372公頃,完成修復1553公頃。
侯小嬪在紅樹林中為孩子們科普紅樹林保護知識。
8月,風和日麗的一天,紅樹林在搖曳,游客們在賞景,養(yǎng)殖戶在忙活,守護者在宣講……海天一色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各安其所、各得其樂。
草木有心、萬物有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將在這里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采寫】祁雷 曹斯 姚瑤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